《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它不但推动了中医学的进步,而且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阿拉伯医圣阿维森纳(980—1037年)所著的《医典》中关于脉学方面的内容,有许多资料就来源于《脉经》。公元14世纪,波斯医生拉什德·阿尔丁·阿尔哈姆丹尼用波斯文编写了一部关于中国医学的百科全书,其中特别提到王叔和的名字,并附有切脉的部位图。
重新编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王叔和做出的另一大贡献。尽管一千多年以来,对王氏将原书割裂并掺杂己见的整理方法褒贬不一,但是该书经过三国时兵荒战乱,已错简散乱,如果没有王叔和做一番整理加工工作,恐怕自此便要亡佚了。所以,后世多数医家都认为王氏在整理古代医籍方面功不可没。
西晋时与王叔和齐名的另一位名医是长于针灸术、著有《针灸甲乙经》的皇甫谧。
皇甫谧(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元晏先生,甘肃灵台人,为人“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33],后来不幸身患严重的风痹疾。为了战胜疾病,他致力研读针灸书籍,并着手整理,撰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或《甲乙经》)一书,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是中医针灸学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