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又有人会提出疑问:宗教神学也是一种世界观,它也有教义和文本,也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那么哲学和宗教有何区别呢?要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借助于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1877—1927年)在《人间词话》中的关于“读书三境界”的说法来阐明其区别。王国维指出,读书的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根据他的理解,第一个境界就是要博览群书,要“望尽天涯路”,如果没有具体科学的支撑,哲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个境界可以理解为要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是一个更加艰辛的过程,要“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世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形成哲学智慧。这种概括和总结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扬弃”的过程。它不像宗教神学那样树立偶像,提倡盲目。因此,对哲学来说,它可以在每一个认识阶段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却不可能获得对世界的终极认识,它总是“敞开的”,这就是哲学的爱智本性。不了解这一点,就容易把哲学与宗教神学混淆起来。总之,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宗教神学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最根本的区别用斯宾诺莎的话来概括就是:“哲学的目的只在于求真,宗教的信仰只在于寻求服从与虔敬。不但如此,哲学是根据原理,这些原理只能求知于自然,宗教的信仰是基于历史与语言,必须求之于《圣经》与启示。”
相关影视:印印度电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