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推移之不可思议如此。
——寒食:《邺中记》:并州俗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干粥,今之糗是也。盖既断火即冷食,而冷食以甘者为佳,故唐宋至清明社会卖饧者独多。宋之问诗:“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
李商隐诗:“粥香饧白杏花天。”刘筠《寒食诗》:“饧市喧箫吹。”宋祁诗:“箫声吹暖卖饧天。”又,《集异记》:“工部尚书邢曹进讨叛,飞箭中肩,镞不可拔。有胡僧曰:‘何不灌以寒食饧?如法应手清凉。’”是可证饧多于寒食卖,故有专名。
盖饧最便于冷食,可涂饼饵。制饼饵,沃各种酪食,故寒食前争蓄之,白居易诗:“留饧和冷食。”张文昌《寒食内宴诗》:“廊下御厨分冷食。”欧阳修诗:“多病正愁饧粥冷。”足见当时寒食之苦况。而“寒食”二字,自唐以来,遂变为节名。余幼时读诗,每问先生清明何以有二名?先生曰:“前二日为寒食,末日为清明。
今已不寒食,而有其名,无怪汝疑也。”或问:“蜜与糖亦味甘,唐宋时胡不食?”答曰:“蜜值昂,白糖自大历前未有,宋虽有,值仍昂,非社会所通用。”若饧则米制,价最廉也。
——祭墓:自汉以来,墓祭与庙祭并重,而庶人尤重。至唐则以寒食为定期,《唐书》:“开元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观此,则寒食祭扫,至早起于隋唐之间。隋以前盖无有,至唐中叶而大盛。柳子厚《与许京兆书》:“近世礼重拜扫,今已缺者四年矣。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父母邱墓,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读此书则唐时祭扫之盛,如在目前。其祭品则田家多持麦饭,《五代史·唐家人传》:“妃临死呼曰:‘何不留吾儿,使每岁寒食持一盂饭,洒明宗坟上?’”又,宋夏竦诗:“汉寝唐陵无麦饭”是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