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交往的双方有共性或者性格相近,脾胃相投;可能交往的个体个性互补;也可能是交往双方被某些客观因素吸引(外貌、魅力、金钱)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人际距离。而交往个体之间的交往频率、交往时间、交往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性别等因素,又可能导致他们彼此之间人际距离的增加或减少。正是因为这些复杂多变又与人的心理感觉密切相关的因素,使得人际距离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
FBI研究发现,在生活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所处的情境,决定了彼此之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博士将人类彼此间的人际距离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公众距离通常是指交往双方之间的交际距离在3.5米以上,这种交际距离一般出现在彼此都为陌生人或者公共场合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演讲者或者表演者与观众、听众之间的距离。
社交距离是指彼此间的交往距离在1.2~3.5米之间,这个距离多出现在工作、社交场所,比如谈判或者上下级汇报工作的时候,交往双方都会下意识地保持社交距离。个人距离是指交往双方之间的距离在0.5~1.2米之间,也就是说交往双方之间,只需要伸一伸手就可以碰触到对方的身体。所以说,能够进入个人距离与自己交谈的人,通常是自己的朋友、同事或者较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