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纽写道:“照马克思的见解,哲学和世界、自我意识和具体现实之间的关系,乍看似乎是对立的关系,而深入考察起来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不应该把这两个对立的因素形而上学地看成是两个凝固的本质,而应该看到它们的辩证的统一。哲学从世界分离出来之后,它重新进入世界,同时改变世界;然后它再一次作为抽象的整体而同世界分裂,并且通过批判把自己同它对立起来而重新决定它的进一步发展。”[15]
马克思在1839~1841年提出的这些原理,距离把意识和自我意识理解为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唯物主义观点还很远。这些原理的基础是把世界看作是意识和存在的统一这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解释,这种解释大体上同黑格尔关于现实是主体—客体的这种学说相吻合。青年黑格尔派倾向于费希特派的主观唯心主义,而马克思则站在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立场,认为自我意识是自然的精神本质的最高表现,这种自然的规律性就是事物本身内在固有的理性关系。在马克思看来,精神不是离开物质而存在,物质是精神的必然表现。物质和精神构成对立面的统一、相关性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精神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方面、本质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