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新史料、新方法、新视角为代表的新教育史研究
以张斌贤发表《全面危机中的外国教育史学科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一文为起点,教育史工作者开始反思学科自身发展面临的危机意识,其中共同担忧且议论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科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环境恶化的问题。从学科的发展空间来看,学术视野不够开阔、学术思想不够活跃、研究方法不够多样等问题成为制约教育史学科发展空间的根本问题。因此,从史料、方法和视角方面寻求突破,就成为解决教育史学科面临的学科危机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史学科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9届学术年会暨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建武夷山召开,会议主题为“我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百年回顾与反思”。会议结束后,洪明、黄仁贤撰写了会议综述《“危机时代”的教育史学科建设》(《教育评论》,2004年第6期),指出教育史学科建设目前似乎进入了一个“全面危机”的时代。同样,参加本次
会议的论文第一次以著作的形式公开出版——《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杨孔炽,2005年),田正平在“序言”中认为“教育史研究也同样存在着诸如学术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克服和纠正,学科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振奋精神,扫除无所作为的观点。另一方面要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基本功训练,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学风;开阔视野、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重视文献考证等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努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视角,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丰富与影响现实的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学科的生存和发展开拓空间、改善环境”①。正是在“危机意识”下,教育史学科开始了新史料、新方法、新视角的开拓学科研究空间的学术努力。在此基础下,2007年11月4日至5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学术讨论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围绕“探索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的主题展开了学术讨论,并出版了论文集《探索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张斌贤、孙益,2009年)。为了进一步了解教育史工作者关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正式出版部分的论文集的论文题目信息列举出来,见表5.2。我们通过对参会专家学者论文的简要梳理,不难发现,新史料、新方法和新视角成为外国教育史学科解决学科危机的重要学术手段。